更新時間:2023-05-09 21:25:35瀏覽:
中國大規模開放網絡課程的興起不僅有賴于世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也是中國網絡課程發展歷史的必然結果。我國高等教育網絡課程的發展始于2003年,經歷了國家精品課程、精品開放課程等四個主要階段。20年來,從弱到強,從“輕重建”到“為應用而建”,體現了政策導向和創新牽引,遵循教育規律和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徑,清晰地呈現出與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緊密互動、相互促進的關系。
2003年,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的通知》,開啟了精品課程建設階段。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原則是教師、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五一流”。截至2010年,全國共建成3910個國家精品課程。
2011年,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進入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階段。國家級精品開放課程包括視頻開放課程和資源共享課程,旨在普及和共享優質課程資源,采用網絡傳播的開放形式服務于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在此期間,全國共推出992門開放視頻課程和2882門優秀資源共享課程。可見,國家級精品開放課程兼具“在線”和“開放”的特點,為海量開放在線課程(大型在線開放課程)的誕生做了初步探索。2012年,北京大學等多所高水平大學率先在國際知名的海量開放網絡課程平臺上開設海量開放網絡課程,在中國高等教育界掀起了一場“靜悄悄的革命”,開啟了中國海量開放網絡課程的先河,被譽為“中國海量開放網絡課程元年”。2015年,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網絡開放課程應用管理的意見》,在全國范圍內推進大型網絡開放課程(海量開放網絡課程)和課程平臺建設,提出“高校主體、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原則,成為我國海量開放網絡課程建設的總指導。
2019年4月,教育部召開中國海量開放網絡課程發布會。會議關于“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海量開放網絡課程”的報告和《中國海量開放網絡課程行動宣言》的發布,將中國海量開放網絡課程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將“網絡一流課程”列入“雙十萬計劃”國家一流本科課程推薦類型之一,提出“建設內容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合理、門類更加全面的國家優秀海量開放網絡課程體系”,明確建設“線上線下混合一流課程”,推進“混合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