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oiqky"></code><center id="oiqky"><small id="oiqky"></small></center>
<center id="oiqky"></center>
<optgroup id="oiqky"><div id="oiqky"></div></optgroup><center id="oiqky"></center>
<noscript id="oiqky"><wbr id="oiqky"></wbr></noscript>
<center id="oiqky"></center><center id="oiqky"></center>
<optgroup id="oiqky"></optgroup>
<optgroup id="oiqky"></optgroup>
<center id="oiqky"></center>
<optgroup id="oiqky"><wbr id="oiqky"></wbr></optgroup><noscript id="oiqky"><tr id="oiqky"></tr></noscript>

生活百科網

生活小常識
分享生活百科實用指南
生活小常識-生活百科全書,生活小竅門,生活新鮮事

八大山人、石濤與20世紀以來的中國寫意

更新時間:2023-05-24 09:49:15瀏覽:

八大山人、石濤與20世紀以來的中國寫意
 

八大山人、石濤與20世紀以來的中國寫意

寫意是藝術家瞬間感悟和生命激情的凝固,更是中國畫的精神所在。處于寫實與抽象之間的寫意也給西方現代藝術無限的靈感。

雙鷹圖 朱耷 中國畫 清代 178.4cm×87.9 cm 八大山人紀念館藏

明清之際,八大山人和石濤的書畫,被認為是傳統寫意藝術的高峰,二人同時也是傳統開始向現代轉型時最具創新意識的代表性畫家。二者的寫意,為當時的文人畫注入鮮活氣息,為后世樹立起創新的標桿。

鶴鹿鳧雁圖 朱耷中國畫 清代 180.5cm×44.1cm×4 中國美術館藏

八大山人是一位內心清冷的奇人,石濤則是一位內心熱烈的怪人。作為明室后裔的兩人在身世和經歷上有類似也有不同。

山水圖 石濤 中國畫 清代 18.5cm×56.5cm,21.2cm×63cm 四川博物院藏

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一說十六子)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十九歲時遭遇國破家亡,旦夕之間竟淪為無處棲身、朝不保夕的亡國遺民。他遁入空門將難以宣泄的人生際遇轉化為精神世界的率性灑脫。其筆下物象形態寥寥可數,看似漫不經心,但無比精準,魚翻眼、鳥瞪目,近峰遠坡,老樹參差,處處流露圓潤盈滿的精神意趣,于孤冷清寒中盡得超拔之生命感;無論墨之干濕濃淡,還是形之疏密虛實,抑或布局之離合縱橫,奔放亦不失嚴整。

秋窗竹韻圖 朱耷 清代 159cm×64cm 中國美術館藏.

這構成了八大山人的“奇”,但縱觀其生平藝程,并非一味地避世孤僻。他由皇族而僧侶,后還俗,此人生軌跡,實呈與世界、與社會、與自己的和解,呈現在他的藝術中,經歷了從早期方硬到后期圓融的嬗變,放逸中始終透現法度。

采藥尋真五言聯 朱耷 書法 清代 152.5cm×31.2cm×2 廣州藝術博物院

石濤在明亡時年僅四歲,故山河破碎、改朝換代并未使他萎靡消沉,并對社會生活保持著積極的心態。他一反當時畫壇摹古仿古的保守之風,格外關注外部世界,云游四方,飽覽名山大川,“搜盡奇峰打草稿”。其畫風變化多方,筆下山水風物,清新自然,真實生動,與主流畫風相比呈現出“怪”相。

清涼臺圖 石濤 中國畫 清代 45cm×30.2cm 南京博物院藏

但石濤底色卻鋪陳著痛苦與矛盾。他幼年悲痛缺憾,中年求進無果,晚年寂寥落寞,石濤其人、其藝乃不滿現狀而試圖顛覆的某種投射。

云山圖 石濤 中國畫 清代 45.1cm×30.8cm 故宮博物院藏

20世紀初,原本屬于文人藝術傳統的寫意,開始跳出了相對封閉的領域。山水畫家在西學東漸的浪潮中重拾寫生傳統,不僅繼承古法,更師法造化,在勾皴染點之間,重構了山水的意境。花鳥畫家在賡續寫意傳統上,為之一變,淋漓暢快的用筆、鮮亮明麗的設色使得作品更加生動活潑。在題材的選擇上,除傳統的梅蘭竹菊等文人畫題材外,還將魚蝦蔬果等人們日常喜聞樂見的“花鳥”訴諸筆端,使文人傳統與民間傳統自然而然地結合起來,畫面更加雅俗共賞而具有生活氣息,有力拓寬了花鳥畫的表現空間。新中國成立后,寫意的大眾化道路愈加寬廣,以寫意表現人民群眾,表現社會主義河山新面貌的精品力作層出不窮。

除了中國畫外,油畫等外來畫種與中國傳統繪畫雖明顯存在差異,但20世紀以來,中國油畫家多將中國寫意繪畫與西方現代主義繪畫進行融匯探索,以寫意手法進入油畫創作,以油畫媒介抒發藝術情感,在線條的涂抹、平面的構成、空間的營造、明暗的處理等方面增添了中國畫的筆墨神韻。在雕塑上,中國雕塑家亦有吸收寫意傳統,重視生活體驗和情感表達。

經過一代代藝術家的創新和創造,今天的寫意藝術已逐漸成為一個民族性、國際性兼備的中國式現代藝術體系,向世界傳遞著中國式的審美話語和審美旨趣。

群蝦 齊白石 68.8×33.7cm 紙本水墨 中國美術館藏

blued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