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5-13 08:08:59瀏覽:
汽車是人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許多消費者付出了大筆金錢,卻沒有買到放心車、安心車。中消協5月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消協組織收到汽車及零部件投訴10552件,同比增長2.39%,已連續三個季度投訴量破萬件。隨著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消費領域的消費者投訴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的趨勢。
新能源汽車投訴重點是安全
中消協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車主要存在四大問題:一是新能源汽車電池故障。如行駛中續航突然斷崖式下降或動力電池突發故障斷電導致“趴窩”,車輛行駛、充電或靜止過程中突發自燃等。二是未經消費者同意單方“鎖電”。一些新能源汽車品牌為降低電池使用安全風險,在未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通過遠程升級系統對消費者車輛的充電功率、放電功率或電池容量進行限制,導致車輛充電速度下降、動力減弱、續航里程縮短。三是智能輔助系統相關問題。如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失靈、主動剎車遲鈍、中控黑屏死機、感應雷達和攝像頭等傳感器失效等。四是剎車失靈問題。消費者反映部分品牌汽車存在剎車失靈問題,引發重大安全事故。
中消協投訴部主任陳劍指出,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其容量、壽命、穩定性等都直接影響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價格和安全性等。《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的意見》明確規定,車輛在線升級時,要向用戶告知升級的目的、內容、升級結果等信息。相關企業要杜絕未經車主同意,在保養或在線升級時進行鎖電操作。她還提醒,新能源汽車企業應當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提高智能輔助系統的精準度和安全性,降低系統的故障率和失靈率,防止發生重大傷害事故。
新能源汽車存在的另一大問題是過度宣傳乃至虛假宣傳。中消協相關負責人介紹,虛假宣傳的重災區一是續航里程縮水,部分品牌型號汽車冬季續航里程甚至“腰斬”或“膝蓋斬”,二是車輛配置與宣傳不符或“超前宣傳”,一些品牌汽車在官網或4S店宣傳具有遠程智能泊車、高端芯片、碰撞預警或L3級自動駕駛等功能,但消費者實際購買的車輛并無相關功能、配置或功能尚未上線。
虛假宣傳不僅讓消費者花了冤枉錢,還可能導致嚴重事故,危及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以經常被商家當作賣點宣傳的“自動駕駛”為例,實際上,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汽車大多只具備L2、L3級輔助駕駛功能,離真正的自動駕駛(L4級或L5級)還有很遠距離。但消費者分不清這之間的區別,以為自己的車真的能夠自動駕駛,在開車時出現分心、過度依賴車輛系統等情況,導致事故發生。
陳劍認為,智能網聯汽車面臨著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方面的挑戰和行車數據歸屬方面的爭議,亟需加強對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算法等方面的監管,建立有效的責任認定和事故處理機制,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促進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健康發展。智能汽車生產企業和服務平臺運營企業應采取合法、正當方式收集、存儲、使用和共享相關數據,并根據消費者需求提供行車數據,形成可供消費者實時查詢的可讀模式。建議加快研究制定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數據歸屬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支撐智能網聯汽車行業規范有序發展。